研學旅行合輯|水稻國家公園接待各地研學團隊及親子家庭

水稻國家公園遵循國家研學旅游政策,利用資源、科學、文化、專家優勢,與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古生物學會聯合打造了研學旅游基地?;匾浴皞鞒修r耕文明勞動教育,推廣科普教育”為宗旨,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員,開設了研學旅游講堂,讓學員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中華農耕文化的認識,感受科學的力量,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動手能力,激發熱愛自然、勞動、生活的正能量。

基地設備設施
01、農耕文化展示區


02、多媒體投影教室

03、研學手工室


研學課程
1、水稻育種
適合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生體驗
讓學生了解“一粒米”的生長歷程,知曉水稻是如何由一顆稻谷育成秧苗、長出稻穗、結出果實、變成大米。學生在研學基地首先根據研學導師的提示方法進行育種,育好的種子可帶走,回家后根據研學基地發放的種子種植記錄卡進行培育。此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與動手實踐能力,進而懂得生命的可貴、勞動的光榮。

「育種育苗知識講解」
2、稻田插秧
適合任何年齡階段學生體驗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朗朗上口,學生均可倒背如流,但是包含其中的道理學生在校園課堂上是很難感同身受的。在研學基地這里學生可以真正的走進田間,腳踏實地,親自體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事勞動,感受耕耘的不易,從而養成勤儉節約、珍惜糧食的好習慣,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并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斷拼搏。

「稻田插秧體驗」
3、水稻收割
適合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生體驗
三亞宜人的氣候使這里的水稻在種植了120天左右的時候便已成熟,豐收的喜悅由此開始。學生在研學導師的安全引導下,戴上手套、拿起鐮刀,將已成熟的金黃色稻谷進行收割,親自體會收獲的喜悅。通過育種、插秧最后到收割這一系列流程,做事有始有終,讓學生認識到付出與收獲的關系,體會有付出終有回報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對將來人生和生活的樂觀信心。

「水稻收割體驗」
4、水稻脫粒
適合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生體驗
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增強學生的自豪感,研學基地將組織學生進行稻谷脫粒課程。在研學導師的安全指導下,學生將收割后的水稻谷粒從稻穗上脫下,同時盡可能的將其他的脫出物如穎殼、雜物與谷粒分離出來,只要在規定數量內,學生還可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帶走留作紀念。稻谷脫粒過程更多展現出的是學生在處理事件中的細心、分離谷物中的耐心以及堅持到底的毅力,培養的是學生細心觀察、沉著穩健、持之以恒的積極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

「水稻脫粒體驗」
5、稻田捕魚
適合任何年齡階段學生體驗
在四季飄香的金黃色稻田里還生活著一群群活蹦亂跳的稻花魚,在研學導師的安全指導下,學生帶上魚簍、捕魚網等工具下田捕魚,三兩人成群,玩的好不快活,接受著大自然饋贈的珍貴禮物。捕魚的過程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從而增強同學之情。

「稻田捕魚體驗」
6、DIY五谷稻畫
適合任何年齡階段學生體驗
利用稻谷、大米、小米、綠豆等與之相關的原生態五谷材料制成具有藝術氣息的手工畫藝術品,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能力、動力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完成一幅畫需具備足夠的耐心與細心,通過作畫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耐心和細心是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條件,需要我們具有持之以恒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件事情。

「DIY五谷稻畫」
Trip、旅行中的點滴
隨著暑期的到來,水稻國家公園迎來了不同年紀的研學團隊及親子團隊,在景區參加了水稻科普、中國恐龍科普等研學及體驗活動,游玩過程中,還能學到有趣的知識,收獲滿滿。

「圖片來源三亞日報」

「禾下乘涼廣場合影」

「南繁科普文化長廊」
除了水稻知識科普,還有這樣的體驗,你知道嗎?

「DIY手繪風箏」

「放風箏」

「稻田撿鴨蛋」

「掛祈愿帶」

「恐龍化石考古」

「戶外小游戲」

「中國1:1恐龍科普基地入口合影」

「恐龍科普講解」

「南繁科普文化長廊」
除了水稻知識科普,還有這樣的體驗,你知道嗎?

「DIY手繪風箏」

「放風箏」

「稻田撿鴨蛋」

「掛祈愿帶」

「恐龍化石考古」

「戶外小游戲」

「中國1:1恐龍科普基地入口合影」

「恐龍科普講解」
無論是看到的,還是觸摸到的、或者是聽到的,還是收集到的等等,很多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研學旅行進一步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讓孩子們知識和身心得到了成長。


海南瑞澤 中小板上市 股票代碼 [ 002596 ]